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2022年宿迁市农业农村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索引号 014319784/2024-00069 分类 财政信息   农业、畜牧业、渔业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日期 2024-04-10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2022年宿迁市农业农村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宿迁市财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于20236月对宿迁市农业农村局整体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情况。为响应党和国家对于机构改革的号召,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宿迁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苏办〔201911号)精神,2019年宿迁市成立农业农村局(以下简称“市农业农村局”),其为全额拨款的正处级单位,对外加挂市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牌子。市农业农村局负责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和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和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资金安排。2022年门预算安排市农业农村局13296.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执行率为90.84%

二、评价情况

根据评价组设计的2022年宿迁市农业农村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基础数据、抽样复核佐证资料,我司绩效评价组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得分为90.99分,等级为“优”。

三、绩效目标

(一)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重要农产品产能得到新提升。紧扣“江苏大粮仓”定位,瞄准“长三角菜篮子基地”目标,抓紧抓实农业生产工作。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方案,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动粮食、大豆、蔬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任务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制定出台种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组织实施育种创新能力、良种繁育基地、种业企业主体培育、种业发展环境“四大提升工程”。聚力实施农机“两大行动”,新创成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2个、示范企业8家。持续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累计建成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综合站24座。组织强农惠农政策开展“村村行”活动,严格按标准及时足额落实各项各类惠农补贴政策,有效稳定种粮农民积极性。

(二)加快三群四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迈上新台阶。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基本盘”、创新园区经济“新模式”、延展主导产业“价值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三群四链”建设,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各类农业园区创建和提档升级,促进主导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依托大数据平台,推动1.5万家规模经营主体入网监管,新建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4个、打造特色化场景5个,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与京东集团合作联合打造“宿有千香”品牌,壮大农村电商产业。大力发展农旅经济,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

(三)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农村环境面貌焕发新气象。统筹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美丽乡村风貌不断改善。塑造靓丽水系空间,拓展沿河空间治理内涵,新建生态河道937公里。打造畅行路网空间,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以及安全防护工程。营造大美田园空间,结合农业景观打造,推进废旧农膜回收、畜禽养殖治理、农田林网建设。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规范户厕改建,专题制作农村户厕改造流程图,开展改厕技术标准培训。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市建成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乡镇44个,新建行政村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610个。推广一座污水处理站、一座公厕、一片湿地的“1+2”污水治理模式。大力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推进农房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项目向廊道集聚,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城乡融合示范样板初步展现。

(四)深化重点片区帮促,强村富民工程释放新动能。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以西南岗等重点片区帮促为抓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民就业创业渠道持续拓宽、经营能力持续提高、资源资产持续富集,新培训高素质农民4555人。扎实推进新一轮村居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全面梳理公益性扶贫资产、经营性扶贫资产和到户类扶贫资产,确权量化到村到户,巩固提升重点帮促村、帮扶户的“造血”能力。调整充实片区帮促工作领导小组,市分管领导分别牵头帮办,建立现场会办、全程督办机制,实行“月统计、季推进、半年点评、年度考核”制度,制定三大片区整体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五)持续激发乡村活力,农业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为统揽,新出台涉农改革政策文件13份,推进国省级涉农改革试点29项。化国家级宅基地改革试点,创新宅基地退出补偿“地票”制、闲置农房流转盘活“房票”制,探索“以地换地”“以地换房”“以地换钱”三种方式。首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标准化档案制度,基本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和股权证书发放,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事权”清单,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财产权利多种实现形式,规范集体资源上网交易。在全省率先实施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创新“农园贷”“一村一品贷”等特色贷款方式,支持农业主体融资39.8亿元。

(六)聚焦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体系彰显新优势。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固治理基础。以“五治”融合为目标,以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试点为重点,探索出“一委两站五岗”“四单四图”“支客礼遇”“干群共情”等治理模式,建成“数字堰下”“沈庄云端”“卜湖智慧乡村”等数字乡村治理平台。

四、存在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精细。项目预算编制前期缺少论证,重点项目预算编制前期,未发现预算评审、市场询价或三方比价等调研摸排工作相关佐证资料,无法判断预算编制与项目内容的匹配性,不符合预算精细化管理要求。

(二)资产管理不规范 。一是存在固定资产闲置的情况,农业农村局一楼食堂已装修完毕未启用,造成一批专用厨房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二是在部分固定资产未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符合机关资产管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规定。

(三)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一是部分指标不可量化,如经济效益指标中的“对撬动社会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影响程度”,目标值为“明显”,定性指标无法量化该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二是部分指标设置错误,如“农产品品牌年销售额”该指标应属于经济效益指标,却设置成产出指标,。

五、有关建议

(一)加强前期论证,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加强预算编制前期论证工作,做好部门项目资金测算,充分论证各项前期工作资金的测算标准和测算依据,以确保预算资金测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保障资产安全完整。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每年开展部门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同时落实固定资产卡片式管理,及时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做到部门整体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三)加强部门绩效目标管理,提升目标管理水平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的要求,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并进一步明确绩效目标填报要求,保证绩效目标的细化、量化、可衡量、可实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