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委员:
您提出的《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收到提案后,我局组织相关处室和单位,对建议进行逐条梳理,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充分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谋划和思考,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具体落实举措。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采纳了四条、落实了四条,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精准挖掘优质单品成立专业调研团队,深入乡村调研,评估产品特色、市场潜力等,建立优质单品资源库,筛选具开发价值的产品重点培育。”坚持特色化塑造,提升品牌农业辨识度。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充分开发乡土资源。挖掘发展潜力,琢磨透特色产业的内涵,优中选优细化培育若干具体的重点产品产业,因地制宜培育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质量效益较高、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特色产业。坚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农业品牌优势高效转化,形成品牌拉动资源集聚、品牌带动产业提质、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塑造特色产业集群。统筹做好特色产业片区化、组团式整体规划,初步形成十大农产品优势片区。在此基础上,瞄准“长三角中央厨房”发展定位,把发展新型食品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布局建设新型食品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新型食品产业强市。深耕“三群四链”特色产业,2024年,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突破1200亿元。目前,宿迁拥有全国农业(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肉禽、小龙虾、稻米、生猪等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品牌建设奠定扎实产业根基。打造特色产地标识。立足宿迁独有的产地气候环境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基础,积极引导各地依托不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育一批独具地域特色、承载文化内涵的乡土特色产品,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宿迁获批陈集葡萄、丁嘴金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24个,新袁羊肉、钱集卤鹅入选“江苏百道乡土地标菜”。培育特色企业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品牌培育中的主导作用,以龙头化引领品牌化建设,引导农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产品品牌。“清水”农产品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家缘”“华绿之珍”等农产品品牌成功入围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蟹园”“金水”等农产品品牌成功进入“苏垦杯”第二届江苏省农业企业知名品牌30强。
二、关于“强化品牌建设体系设计统一品牌标识与包装,制定质量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多渠道宣传,利用新媒体、举办活动等提升知名度,加强品牌保护。”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品牌价值美誉度。我市坚持把品质优良作为品牌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深化品牌内涵、提升产品品质,让品牌价值深入人心、历久弥新。推动品种提质。组织实施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良种生产能力提升、种业龙头企业培育、种业发展环境提升 “四项工程” ,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加快打造区域性种业发展高地,力求从种质源头控制品牌质量。全市累计培育有资质的农作物种子企业14家,畜禽、水产繁育企业76家,种业企业总资产、营业收入、科研投入均居全省前列,稻米、食用菌、西瓜、酿酒高粱育种创新取得显著突破,泗洪县创成国家级区域性常规稻良种繁育基地,“益扬1号”成为全国首个优质小体型白羽肉鸭配套系。推动品质提档。大力推动绿色化生产,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双减”行动,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连续负增长,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绿色食品603个、有机农产品30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24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3.3%。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原则,深入开展标准“进企入户落地”行动,着力构建覆盖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实现从基地到餐桌全程标准化,在省内率先建成大闸蟹质量安全可视化追溯监管平台。推动品牌提优。结合宿迁特有的英雄文化、湿地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炼农产品文化价值和品牌故事,将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等元素全面融入到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打造了霸王蟹、楚霸王山楂糕、乾隆贡酥等一批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促使老工艺、老字号“发新枝、长新芽”。宿豫丁嘴金针菜生产系统被认定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泗阳鲜桃、杉荷园莲藕等8个农产品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多渠道宣传,
积极利用新媒体、专场活动等提升知名度。实行“公用品牌+核心单品”联动推广模式。按照“区域公用品牌+核心单品”运营模式,发布“宿有千香”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宿迁霸王蟹、泗洪大米等一批叫得响的核心单品,逐步形成树立一个公用品牌、多个社会主体使用的“公用品牌+子品牌”“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发展路径,带动特色产品生产基地扩面提质、规模发展。目前,“宿有千香”品牌开发产品230余款。2024年,“宿有千香”品牌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2亿元,其中“霸王蟹”销售额达4亿元。实行“线下营销+线上营销”联动推广模式。线下利用高铁、公交车身、电梯框架、道闸等载体密集投放品牌广告,线上借助京东“6.18”“双11”“双12”、超级单品日等开展线上流量推广和网红直播带货,增加品牌曝光度,“宿有千香•霸王蟹”多次荣登微博热搜榜头条,成功登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2022年央视虎年春晚、2024年湖南卫视跨年晚会。实行“重点区域+重要节庆”联动推广模式。坚持品牌宣传与重要展会、专场推介、特色活动深度融合,以北上广深为中心节点城市,先后举办宿迁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等专场推介;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宿迁绿色产业洽谈会、宿迁马拉松、首届京东生活节等节庆赛事为契机,先后举办“宿有千香•霸王蟹”烹饪大赛、“宿有千香·霸王蟹”开捕、“苏韵乡情”宿迁专场等特色活动,全方位推介优质特色农产品,提升品牌农业影响力。
三、关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拓展农业旅游,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宿迁市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坚持内培外引并重,快速扩大增量、做大存量,加速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量扩张。“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市级以上财政资金近7亿元,重点支持70余家主体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累计撬动近百亿元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向农产品加工业。培强育大龙头企业,鼓励实施技改升级和设备更新行动。突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成长为“链主”企业、上市企业。突出规模企业扩容,对新引建项目,加强跟踪帮办,确保投产达标;加快“小升规”进程,迅速扩大规上企业集群。围绕“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替换新设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统筹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加快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推动“三群四链”做大做强,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支持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配套建设加工原料基地,加快发展预制菜、“中央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转化增值空间。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围绕本地农产品特质,以品牌产品为主,加快提升稻米、食用菌、肉类、河蟹等主导品种供给能力。积极扶持苏北粮油、苏花食品、益客食品等用牌企业加快发展,聚力打造宿迁“霸王蟹”、泗洪小龙虾、宿豫肉禽等特色品牌,提升全市农产品影响力和溢价能力。2024年上半年“宿有千香”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亿元。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大力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营销模式,支持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生产经营主体、电商企业在京东、天猫、抖音等大型电商平台开设自营店、专营店和地方特色馆,发展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业态,推广直播带货、社交营销、直供直销等营销新模式;组织企业参加绿洽会、运河电商大会等贸易洽谈和展示展销活动,稳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本条建议原文及答复件可以公开。
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3日
联系人:吴敏
联系电话:0527-82289062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协提案法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