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生产经营合力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提案》收悉,针对提案中的4条建议,我们全部采纳并予以落实,结合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三群四链”主攻方向,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产业富民路径,推动了宿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加快优势产业提档升级的建议。按照“强龙头、促产业、强联合、增效益、带农富”的发展思路,加强乡村产业规划,突出做大规模、做优主体、做强联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围绕“三群四链”主攻方向,把农业规模化作为“接二连三”的基础,按照板块经济、集群经济的要求,以重点镇、特色镇为主要载体,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推动镇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初步形成沭阳花木,洪泽湖、骆马湖沿线水产,环洪泽湖、沂东北、运东北稻米,黄河故道沿线、S245省道沿线、六塘河沿线和泗洪西南岗片区果蔬等十大农产品优势片区,全市农业产业强镇已达9家,总数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做强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三库四清单”工作体系,大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对产业支撑作用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围绕上连“一产”,下连“三产”,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构建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组织架构,实行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全市已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69家,培育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135家、省级家庭农场249家,组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2个、辐射带动农户8.1万户。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总社等部门共同推动“党建引领、村社共建”活动,采取村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供销社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模式,建立“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先后打造宿豫涧河社区、洋河张渡村等典型共建村居,实现村居集体经济大幅跃升。
二、关于实施产业质态提优工程的建议。按照一二三产融合要求,大力实施“农业+”等行动,推动产业质态提升。一是实施“农业+园区”行动。将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按照“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思路,积极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农业园区体系,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基础。同时,按照“一个现代农业园区配套一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要求,推动国省级农业园区加快加工集中区建设,努力构建产加销相衔接的发展格局,提升带动周边片区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园区27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县区全覆盖。全市5个食品产业园已启动建设,累计规划建设面积2.2万亩,一期启动建设4000余亩,新招引食品加工项目2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0个、超10亿元项目5个。二是实施“农业+电商”行动。充分利用淘宝、京东、抖音等网络平台,大力发展“网红”带货、农民直播、“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等新型网销方式,让农民拿起手机新农具、做起电商新农业、变成网红新农民。沭阳县大力发展花木电商,开启“矩阵直播”4.0时代,花木电商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淘宝、京东、抖音60%花木类卖家来自沭阳。三是实施“农业+旅游”行动。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休闲生态化旅游业态,加快发展特色采摘、农业观赏、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项目,推进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宿城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区)、宿豫区创成省休闲农业集聚区、宿豫区来龙镇白鹿湖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宿豫区清凉荷园飘香“寻味”之旅等2条线路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目前全市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04个,年接待游客3078.1万人次,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51.5亿元,带动农户8.28万户。
三、关于拓宽居民增收渠道的建议。今年以来,市人社局通过举办大型商业区招聘、“春风送岗”零工市场招聘、乡镇巡回招聘会、“产业引才”专场招聘会等线下招聘活动及“云端送岗”“直播带岗”等网络招聘活动,全力拓宽就业途径,举办各类招聘会202场,达成就业意向4.14万人次。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共为1426名创业者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26828.6万元。一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全市重点企业用工调查,做到企业基本情况、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五清”;针对缺工企业情况,建立用工服务专员服务企业清单、完善用工服务保障机制;鼓励以食品加工、绿色建材、畜禽和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为代表的季节性生产企业,开发弹性工作就业岗位。调查重点用工企业 762家,搜集就业岗位4.27万个。二是广泛宣传就业信息。依托省级“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12333咨询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和基层人社平台、“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线下载体,全面宣传就业岗位信息。运用移动、电信发布招聘活动短信120万条、网络媒介推荐重点企业招聘信息102次,发放就业岗位信息和政策汇编材料28.36万份。三是高频组织招聘活动。采取“两结合三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市内市外结合,市、县、乡三级联动),构建起全方位、多领域、宽幅度招聘平台,助力以贫困人口、返乡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更好更优择业就业。开展现场招聘、直播招聘、网络招聘等各类活动202场,达成就业意向4.14万人次。
四、关于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议。不断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科学规划引导,推动硬件设施升级和数字化运用水平提升,依托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一是积极推动农产品市场流通载体建设。招引中国供销集团在宿投资建设中国农批宿迁市场项目,布局建设市域冷链物流枢纽。中国农批宿迁现代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已建设冷库1万吨,其中保鲜库6000吨,低温库4000吨,满足现有市场搬迁需求,二期规划建设2.2万平方米40000吨冷库,服务于冻品市场流通需求,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围绕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布局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电商协同仓,全面加强田头预冷、分等分级、仓储保鲜、初加工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成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75个、产地冷链集配中心2个,骆马湖、洪泽湖京东协同仓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积极推动农产品流通。围绕“促进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工作定位,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补齐农产品流通、产地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短板,优化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近三年,建设改造城乡农贸(集贸)市场、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等项目85个,其中25个项目获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补贴1116.85万元,进一步打通本地“微循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带动农民增收。三是积极推动农产品宣传推介。以各类大型活动为载体,借助农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主题招商,宣传推介宿迁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市绿色产业洽谈会—农产品大集、农情四季江苏农业精品品牌展销、“霸王蟹”开捕活动、京东农特产购物节等重点农展活动,积极冠名农民丰收节、农民运动会、休闲农旅节、音乐节等节庆及赛事活动,开展农产品展示和品鉴体验。先后在江苏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行动启动仪式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期间举办农产品展示活动,组织60家企业超100款产品亮相展示;借助特色赛事活动—2025宿迁马拉松,宣传推介“宿有千香”品牌农产品,品牌关注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建议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衷心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监督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3日
联系人:许鹏
联系电话:82289068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协提案法制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