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19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4319784/2025-00061 分类 建议议案办理   农业、畜牧业、渔业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日期 2025-06-23
文号 宿农案﹝2025﹞48号 关键词 政协,委员,提案,
文件下载
时效 有效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19号提案的答复

吴晶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充分讨论深入镇村一线开展调查,在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本答复。针对其中的建议,我们予以全部采纳,并将持续做好四方面工作,切实推动乡村宜居、宜业和美具体情况如下:

一、推动产业发展升级一是以产业融合创新为路径,不断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引导返乡下乡在乡人员创业创新,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方面,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按照“农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总体思路,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创建活动,全市已打造沿骆马湖、洪泽湖以休闲渔业为主题的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带,沿市辖区运河、古黄河以田园风光和农业体验为主题的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带等。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农村创业创新。立足“强技能、搭平台、促就业”的思路,积极统筹多种政策,构建人才、政策、平台“三位一体”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释放农村创业创新活力,为各类主体创业就业提供有力支撑。成功举办宿迁市第八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深挖创新性强、适用面广、科技含量高、示范性好的典型项目,在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等方面贡献“农创力量”。二是以“三群四链”建设为方向,提升产业带富致富能力。按照“强龙头、促产业、强联合、增效益、带农富”的发展思路,加强乡村产业规划,突出做大规模、做优主体、做强联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方面强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围绕“三群四链”主攻方向,把农业规模化作为“接二连三”的基础,按照板块经济、集群经济的要求,以重点镇、特色镇为主要载体,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推动镇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初步形成沭阳花木,洪泽湖、骆马湖沿线水产等十大农产品优势片区。另一方面强龙头,提升产业发展引领带动力。建立“三库四清单”工作体系,大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对产业支撑作用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已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69家,挂牌创业板、新三板、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的农业企业达161家,组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2个,参与企业数量突破180家,辐射带动农户8.1万户。

二、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健全垃圾清运机制。一方面,以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为抓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升级垃圾转运站、建设垃圾收集点、配齐垃圾收集桶、更新垃圾收运车,不断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生活垃圾收处体系另一方面,把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建设作为支撑点,按照农村常住人口的3‰或每个自然村1—2人的标准,采取适龄人员招聘入职、低保户和困难户照顾等方式,全面组建农村环卫保洁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环卫保洁队伍1400支,农村保洁和垃圾收集人员超过14000人。二是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落实市、县、乡镇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明确农村生活污水管理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职责,确保责任有人负、事有人干。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助推乡村振兴。2024年,全市新增完成16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的15个行政村治理项目建设全部完成,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6.7%,同比提升9.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50%)。615个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纳入专业化运维比例77.3%,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7%以上。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乡村道路建设。一方面,高效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以支持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和规划发展村庄、产业、旅游等重要节点建设和路网完善为重点,2025年计划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52公里,改造危桥15座,持续改善农村主要经济节点对外公路交通条件。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安防设施精细化提升工作。2025年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精细化提升工程84公里,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沿线标志标线和安防设施,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水平。二是完善农房设施配套。统筹推进农房规划建设、村庄功能完善,推动农民住上好房子、享受好环境:深入开展“万师下乡、万村和美”活动和农村工匠培育,引导省内知名设计团队和沭阳等县区结对共建,为农民自建、插建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从源头上提高农房质量;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制定基础上,加快乡镇燃气管网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针对留乡自建农户,近期将印发农房建设图集指引,引导农户“自主选择设计方案、自主委托施工单位、自主筹集建设资金、自主组织交付验收”,全力推动自我更新式的住房改善和规划发展村庄集聚发展。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一方面,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积极引导城市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每年确保交流的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缩小城乡、校际间教师水平差距,近三年累计交流轮岗累计交流轮岗5600余人次。另一方面,加大农村教育设施投入。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今年计划改扩建宿城区蔡集初中、宿豫区来龙初中和湖滨新区皂河初中三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教室空调配备率达100%二是提高村民医疗保障水平。一方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有效资源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实现CT配备全覆盖,6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已全部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评审,建成社区医院6家,慢病筛防中心2个,十大相关功能中心5个,7家机构相关科室评为特色科室,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持续推进村居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和甲级村卫生室创建,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就诊环境。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甲级村卫生室74家,达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村卫生室1113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备,贯彻落实《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以旧换新,统筹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等临床服务相关设备配置。另一方面,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引进。采取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医务人员招聘工作,全市每年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不少于100名,鼓励在职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依托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培训国培项目和省培项目,加强村医适宜技术培训,提高村医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完成第一批适宜卫生技术培训5381人,第二批适宜卫生技术培训5274人,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及实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吸收借鉴委员提出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批示要求,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推我市新时代“鱼米之乡”美好面貌早日实现

                                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2025623

联系人:董亚存

联系电话:82289073

   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协提案法制委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