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7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 发布日期:
2025-07-01 - 来源:
- 访问量:1
7月进入夏季三伏天,本月上旬以闷热阴雨天气为主,低光照、低溶氧引起水生动物应激,底层低氧为病原微生物繁殖提供适宜环境,水产养殖进入病害高发期,管理难度增大。夏季增氧、排灌水等负荷大,对电力依赖程度高,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检查线路、调试备用发电机、加固养殖设施、排水系统及准备应急增氧药剂,确保人身安全和养殖生产有序开展。
一、病情预测
1、河 蟹:易发生肠炎病、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水瘪子)、黑鳃病(烂鳃病)等疾病,重点关注泗洪县、泗阳县、宿城区沿洪泽湖及湖滨新区沿骆马湖河蟹养殖区。
2、鱼类: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易发生锚头鳋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寄生虫疾病;易发生草鱼出血病等病毒性疾病。重点关注泗阳县、宿城区、宿豫区、沭阳县鱼类主养区。
二、防治措施
1、河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水瘪子):养殖期间慎用或少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杀虫剂,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加强饲养管理和水草管护,水草覆盖率50%-60%,保持水质优良、稳定,减少应激。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保肝中草药、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提高河蟹抵抗力。对已经大量发现水瘪子的塘口,加强增氧,及时补放青虾苗种,减少损失。
2、河蟹肠炎病:三壳后河蟹投喂量大,肠道负担加重,选择和投喂优质冰鲜鱼、营养均衡的优质配合饲料可大大减少肠炎发生,定期投喂发酵玉米和复合维生素,可进一步改善肠道环境、提高河蟹肠道免疫力。治疗时外泼碘制剂,连用2天,减少水体致病菌,同时拌料内服药饵治疗,连用4-5天。
3、河蟹烂鳃病:蜕壳后及时用碘制剂进行消毒,淤泥较厚、水体偏肥的塘口加强改底,气温回升后扩培益生菌,定期全池泼洒,严重时使用国标抗生素拌饵内服投喂5-7天。
4、鲫鱼、鳊鱼、草鱼等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等细菌性疾病:养殖过程中,定期采用外消内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全面预防,在饲料中拌中草药投喂抗菌提高免疫力。发病塘口根据塘口水质选择消毒剂全池泼洒,使用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投药饵前最好停食一天,在饥饿的状态下能提高投喂效果,确保药饵投喂后能迅速吃完,一天一次,连喂5-7天。治疗前仔细检查鱼体,如有锚头鳋等甲壳类寄生虫,需优先杀灭寄生虫。
5、鱼类的寄生虫病:鱼种下塘前做好检疫,定期打样观察体表、镜检鳃部寄生虫,数量较多时购买国标杀虫驱虫渔药按说明书规定剂量外泼+拌料内服,严重时连用2次。
6、草鱼出血病:鱼种下塘前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或草鱼出血病活(减毒)疫苗,每15天全池均匀泼洒使用1次高碘酸钠溶液,对预防和控制疾病有一定作用。发现患病鱼及时捞起销毁,并对养殖水体、工具、运输工具及周围的场地进行消毒。
7、生产管理注意事项
1、做好灾害防范: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前加固堤坝、修整塘基、疏通水渠,与外河水位差较高的池塘,应调节水位减少水位差,防止洪水冲毁池塘导致水产养殖动物逃逸。
2、灵活投喂:长时间降雨易导致水温、ph、溶氧降低,水生动物摄食减少,适当降低饲料蛋白含量和投喂量,防止饲料浪费和预防水质恶化,改投冰鲜鱼、玉米,少量多次投放螺蛳,补充鲜活饵料;雨后高温期摄食量增加,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促进营养吸收和机体恢复,加快生长。但连续高温天投喂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投喂避开中午高温期。天气异常、吃食异常、水质变化异常,或有浮头征兆时,要减少或停止投喂。
4、加强增氧改底:强降雨携带泥沙进入池塘,造成水体浑浊,引起光照不足,易造成藻类大量死亡引起的池塘缺氧现象,蟹塘要加大微孔增氧力度,必要时24小时增氧、增设水车式增氧机;适当降低水位,浅水区深度不超过50厘米,增加透光率;疏通水草,降低水草覆盖率至40%以下,减少耗氧因素;加强改底,防止底层缺氧情况下有害物质蓄积发酵造成底质酸化,加快病原菌滋生;饲料中适当添加黄芪多糖、大黄等绿色免疫增强剂或间歇投喂发酵玉米或饲料,提高免疫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