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乡村振兴二月简报
- 发布日期:
2025-02-26 - 来源:
- 访问量:1
第3期(总第58期)
中共宿迁市委农办 2025年2月17日
目 录
泗阳县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步入快车道
泗洪县扎实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工作
宿豫:多措并举抗旱保苗 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宿城:数智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泗阳县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泗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部署和要求,统筹全程农机化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布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自2020年启动建设以来,已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今年计划建设5个。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县农业农村局认真研读省市关于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政策文件,积极把握上级给予的扶持政策,认真调研摸排,深入农机合作社宣传政策,开展思想动员,将基础条件好的农机合作社列入候选名单,依次申报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020至2023年共成功申报获批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3个,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分别落户卢集镇与爱园镇,每个项目获得省财政40万元专项扶持,撬动社会投资超300万元。2024年,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20万元扶持建设的来安街道领之航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应急作业中心已动工建设,该中心主体自筹资金240万元,将于2025年4月建成投运。
条线合作政策整合。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省级农业高质量示范园建设方案中,通过政策整合扩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力度。2024年,总投资超1800万元,纳入省级高质量示范园区建设计划的李口镇凌孟村与城厢街道陶圩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启动建设,预计将于2025年3月建成。同时,穿城镇三园建设方案中也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纳入,计划投资1180万元投资建设机库、烘干、粮库等库房5000平方米,购置烘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20台套。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中,泗阳县始终坚持以提升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应急救灾、农资配送、农机维修、培训示范等能力为宗旨,着力解决硬件不足、信息化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等痛点,一方面补齐软硬件不足的短板,一方面加强经营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小而散的农机合作社培育为大而强的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3家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成前,主要为周边农户提供自身作业能力剩余的耕、种、管、收、烘服务,年提供服务面积3000—8000亩不等,建成后,他们对外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全部超10000亩,卢集镇福盛服务中心年对外提供40万盘育秧服务,爱园镇绿源服务中心年对外提供高效植保面积超2万亩。
(泗阳县农业农村局)
泗洪县扎实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工作
春节前后,泗洪县迎来农户返乡热潮,泗洪县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全面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利用农户春节返乡这一有利时机,通过镇村广播、微信群、宣传册等多种形式,详细解读土地延包的政策要点和操作流程,同时镇村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进行面对面政策宣讲并对农户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确保农户对政策心中有数。
二是紧盯关键环节。春节前,泗洪县土地二轮延包工作进入延包合同签订环节,各村组严格按照延包工作方案,在前期公示结果基础上,有序组织农户签订土地延包合同,截至目前,全县土地二轮延包合同签订率达13.2%。
三是注重风险管控。县农业农村局成立泗洪县二轮延包工作专班,及时收集和回应农民的意见和诉求,对农民关心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增强农民对延包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对农户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会办,推动二轮土地延包工作顺利实施。
四是加强督察指导。县农业农村局在安排工作专班人员随机到乡镇村组督察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相关问题、指导推进工作。对于推进不力的乡镇,督促整改并定期反馈情况,确保土地延包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泗洪县农业农村局)
宿豫:多措并举抗旱保苗 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进入2024年冬季以来,天气持续干旱,降水量严重不足(较常年异常偏少四至五成),宿豫区小麦干旱地块面积达35万亩,其中中度以上干旱约20万亩左右。受土壤墒情影响,来龙镇、关庙镇、曹集乡等多处田块,均出现小麦叶面发黄、卷曲、根系发育不良的症状。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即将进入高需水返青拔节期,为有效应对旱情,该区积极采取措施,多方联动,全力打好小麦抗旱保苗攻坚战。
多方联动,精准施策缓旱情。小麦是宿豫重要的夏粮作物,保障小麦生产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也关系到全区的粮食安全。春节前后,区农业农村局联合气象、水利等多部门建立旱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小麦种植区域的旱情监测。通过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站点等手段,实时掌握土壤墒情、气象变化等信息,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信息5篇,科学调度水源、及时人工增雨,切实保障小麦生长关键期的用水需求。
科学指导,因地制宜抓田管。区农业农村局8个抗旱保苗指导组深入来龙镇、关庙镇、曹集乡等受旱严重乡镇,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小麦生长状况和旱情影响。根据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开展田间指导200余次,发布田管技术意见、土壤墒情简报2期,发放技术明白纸3000余份,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抗旱指南。建议农户以浇灌为主,切忌大水漫灌,做到随灌随排、日灌夜排,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田间积水产生渍害、冻害,同时根据苗情增施返青肥,促弱转壮,提高浇灌肥水成效。
要素保障,扎实推进保丰收。为确保抗旱保苗措施落到实处,宿豫区采取“市区镇村户田”六级联动,全力保障抗旱工作顺利推进。一方面,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农资质量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确保灌溉设备、肥料等抗旱物资的充足供应。另一方面,镇村组织志愿者疏通沟渠、指导农户田间清沟理墒,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排查、维护和养护,确保灌溉渠道畅通,提高灌溉效率。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有超过30万亩受旱麦田得到有效灌溉,小麦叶片枯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宿豫区农业农村局)
宿城区:数智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宿城区锚定农业强区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数字农业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抓手,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精准聚焦“监测、调度、服务”理念,推动农业信息化全方位提档升级,高水平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宿城样板”。宿城区“卫星遥感稳产保供”应用场景项目获评“2024年江苏省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宿城区智慧农业监测调度服务平台”项目获评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江苏省分赛优胜奖,成功入选江苏首批“数据要素×”现代农业典型案例名录。
聚焦数字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宿城以“农业数字化建设整市推进三年行动”要求为引领,优选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基地作为建设载体,累计完成农业数字化农牧渔场提升改造项目16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改造项目11个,并建成多个智慧农业基地和农业“四情”监测网点。同时围绕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提档,加快重点项目农业信息化全方位升级,推动智慧农业示范点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确保数字农业建设全方位落实。
聚焦生产要素调度,拓展经营提档升级。宿城推行“以图管农、以图管地、以图排患、以图防灾、联动指挥”的农业数字化管理新模式。目前接入省物联网平台的农业物联应用主体92家,装备农业物联传感设备1213台(套),累计上传数据4097余万条,实现了数字农业生产基地全部联网。通过接入省物联网平台、装备农业物联传感设备并上传数据,实现了基地数据的互联互通、生产经营及管理的智能化。
聚焦引领线上服务,推动管理提速转型。宿城在先行试点基础上进行“点、线、面”梯度推广,加快数字农业产业化应用发展。打造区级智慧农业监测调度服务平台,完成对智慧农业监测调度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品升级,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各环节的应用,并开发多个特色化应用场景,实现智能农机作业管理、社会化服务推广、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线上服务。
(宿城区委农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