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乡村振兴工作三月简报
- 发布日期:
2025-03-17 - 来源:
- 访问量:1
第5期(总第60期)
中共宿迁市委农办 2025年3月17日
目 录
沭阳县:抓实“一二三四” 保障粮食安全
泗洪县扎实推进“新农人”培育
宿城:扮靓人居环境 擘画和美乡村
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沭阳县:抓实“一二三四” 保障粮食安全
近期,江苏省财政厅下发《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通知》,沭阳县再次荣获全国产粮大县称号,这是沭阳连续16年获此殊荣。2024年,沭阳县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278.69万亩、129.69万吨,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
紧盯“一个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县领导定期调研指导,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工作落实。细化落实面积,将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面积任务落实到具体镇村、具体田块、具体作物,实现粮食面积只增不减。压紧压实责任,坚持将“提升粮食综合保障能力”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层层传递压力,压紧压实粮食稳产保供责任。
抓牢“两个要害”,夯实粮安根基。一方面,加强耕地保护。守好耕地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和农田“非粮化”,稳步提升252.2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01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管护水平,扎实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吨粮田”155.69万亩。另一方面,加快种业振兴。积极推动强化种质资源保护、育种自主创新、品种测试和种业生产体系化建设,支持种业领域合作攻关,14个新研发品种进入国家、省级区域试验,全县稻麦种子自给率达80%以上。
稳定“三个支撑”,提升粮食质效。一是稳定装备支撑,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管控农业综合机械化终端设备,实现卫星、无人机和手持设备应用星空地一体化遥感。二是稳定农技支撑,持续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行动,18个粮食示范片单位面积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100%。三是稳定科技支撑,与江苏农科院、嘉兴农科院和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优势农业科教单位合作紧密,广泛应用粮食新品种、新技术。
强化“四个保障”,稳定生产收益。一是强化财政政策保障,严格落实惠农补贴政策,规范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二是强化金融保险保障,探索开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对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给予扶持。三是强化产业智慧保障。积极实施智慧农业升级赋能行动,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农场”。四是强化融合发展保障。着力构建“种源选育+绿色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优质稻米全产业链,为各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与粮食生产经营相关的农资团购、配送、农机调配、科技培训、田间作业、品牌创建、订单收购、科学保粮等服务,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沭阳县农业农村局)
泗洪县扎实推进“新农人”培育
近年来,泗洪县明确一系列支持举措,加快培育一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农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队伍保证。
一是打造高标准培育基地。用好用足张洪程院士创新试验基地和亚夫科技服务泗洪工作站等平台,采取“小班化教学”“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教学”“基地共享”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加大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等推广应用,提升学员田间实践种植技能。2024年共培训23期2785人,其中田间实践教学占比达86.9%,学员满意度达到99.6%。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为引领,遴选出18名从事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热衷联农带农的“头雁”学员,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为泗洪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二是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制定选拔培养计划和专项行动方案,初步构建了“新农人”全链条培育体系。2024年选拔357名对象纳入新时代“新农人”培养计划名单。充分利用“农技耘”“云上监管”等信息平台,让广大“新农人”享受全方位的交流和信息服务,畅通“新农人”与地方部门、技术专家等沟通渠道。通过产业技术体系通过专家课堂、能手课堂、田间课堂和互动课堂等“看”“听”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现场观摩20期,培训约1289人次。
三是强化全链条支持政策。先后出台《泗洪县现代农业(渔业)发展奖补办法》《泗洪县关于加快农业强县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扶持政策,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等全流程给予奖补支持;深入宣传省市县各类奖补支持政策,及时兑现奖补,鼓励支持新农人创业。创新设立“满仓贷”“良种贷”“兴渔贷”“绿票贷”等多个金融产品,推动金融资源下沉乡村振兴一线,满足新农人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四是营造全社会关注氛围。加强典型选树,广泛宣传优秀“新农人”先进事迹,及时总结好经验、推广好做法。通过“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开展十佳“新农人”评选和宣传推介,相关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和报道。优先推荐优秀“新农人”参加各级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其中17人当选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
(泗洪县农业农村局)
宿城区:扮靓人居环境 擘画和美乡村
近年来,宿城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弘扬“厅堂洁净、院落洁净、厨房洁净、厕所洁净、仪表洁净”的“五净”宜居文化,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四项重点任务”,将农房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勾勒村净、景美、人和的乡村新图景。
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该区建立区级统筹、多部门联动、镇街主体实施、村居参与的专业管护队伍,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村容村貌、村庄保洁一体化运行管护。同时,探索专业管护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明确镇(街道)村(居)和职责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等“多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2024年,全区新改建户厕3250户,新建农村生态河道61.11公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河道管护合格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如今的村庄,道路宽敞、干净整洁,健身设施、绿化亮化配套齐全,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逐步增强。
同时,该区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培训宣传等,积极引导村民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各区域重点、难点、堵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扫除”,越来越多的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党员带头干、群众比着干、干群齐心干的良好局面已然形成。
(宿城区委农办)
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宿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全产业链建设,强化项目集聚、要素集成,积极构建“生产+加工+科技”产业体系,“白羽肉鸡”“宿迁籼米”两大主导产业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江苏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园区综合产值突破80亿元,其中肉鸡产值占比超90%。
“白羽肉鸡”特色优势不断增强。立足打造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白羽肉鸡产业,依托正大、益客龙头企业,积极引建正大食品中央厨房、正大饲料、大兴和仰化智慧牧场等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形成从种鸡繁育、苗鸡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无害化处理、有机肥生产、饲料加工再到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园区年生产肉禽饲料47万吨、存栏种鸡84万套、年孵化白羽苗鸡9000余万羽,年商品肉鸡养殖能力突破1亿羽。在园区的辐射带动下,宿豫肉鸡产业规模全省领先,成为全省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加工基地。
“宿迁籼米”产业链日趋完善。园区是宿迁籼米的核心产区,具有“纬度最高、水源最好、土壤最肥、选种最优、管理最精、品质最佳”的独特优势,是全国唯一以籼米命名的地标产品。通过小田变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优质籼米品种选育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宿迁籼米智慧管理中心、粮食产业园等工程,打造宿迁籼米全产业链。2023年“宿迁籼米”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江苏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已建成优质籼米生产基地10万亩,籼米产业总产量约6.5万吨,总产值超3.53亿元,做强“宿迁籼米”品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绿色果蔬”多元融合逐渐彰显。在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小莓食品、优格生物等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园区绿色果蔬产业呈现出规模大、质态优、品种多、效益好的发展态势,重点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精品果蔬种苗繁育、技术推广和精深加工合作。目前,园区果蔬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复种),建成省级菜篮子基地、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各1个,已拥有“杉荷园莲藕、宿迁籼米”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基地比重超过90%。
(宿豫区委农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