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宿迁经开区、市湖滨新区、市洋河新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将《2023年宿迁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2023年宿迁市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1. 2023年宿迁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
2.2023年宿迁市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
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2023年宿迁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化肥减量要求,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农户科学施肥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现制定2023年宿迁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2023年,在所有县(区)全面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完善包括果菜等经济作物在内的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标体系,确保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0个,每个县(区)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上要分别建立1个示范区,粮食作物示范区5000亩以上、经济作物示范区1000亩以上。示范区内配方肥到位率达80%以上,力争化肥利用率达42%以上,化肥用量较常规施肥削减5%以上,示范带动全域化肥使用总量较2020年削减2%。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遵循粮油作物以高产稳产、经济作物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在重要水体周边、化肥使用强度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相对集中连片、交通便利、基层积极性高的区域,结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集成示范肥料高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和新模式,科学合理减少化肥投入,控制施肥总量,降低施肥强度。要优选实施主体,遴选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园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示范任务。要把重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化肥减量增效有机结合,打造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的品牌效应。
(二)推广行之有效的减量技术。按照农艺农机结合、设施技术配套、肥水管理与品种、栽培、植保措施相统筹的原则,打造一批契合当地实际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水稻侧深施肥。在水稻机插秧时,利用插秧机同步将配方肥或缓控释肥料施于秧苗根部附近,减少施肥总量与施肥次数,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麦玉种肥同播。在小麦或玉米播种时期利用播种机一次性将种子和高效缓控释肥深施到土壤中,简化栽培方式,促进生产节本增效。三是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合理确定不同有机肥品种与化肥的配施比例、用量和时期,实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提倡采用有机肥抛撒机施用并耕翻入土,提高土壤肥力。四是水肥一体化。在果菜作物上,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水肥相融后,通过可控管道灌溉施肥系统,把水分养分均匀、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五是叶面喷施。采用无人机将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水溶肥料配置成水溶液后直接喷施于叶片表面进行追肥。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养分需求及环境条件等选择喷施时期。六是营养诊断精准施肥。应用光谱、遥感、传感器、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创新土壤和植株营养诊断方法,实时获取作物生长数据,判断营养丰缺状况,确定追施肥料品种和用量,提高施肥精准性、时效性。
(三)培育打造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夯实科学施肥公益性基础。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肥料企业等多元力量,撬动工商资本投入,汇聚化肥减量增效合力。围绕配方肥应用落地,积极探索向新型经营主体、肥料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打包购买“统测、统配、统供、统施”服务。为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新模式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区在传统型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等方式基础上,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探索以提升有机肥、配方肥等质量效果为导向的新型肥料补助办法及机制。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结合优势作物品牌打造,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等项目为平台,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推动产村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四)加强化肥减量增效成果展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要实行试验、示范、对比“三田”配套,不同处理分别树牌标识,明确处理名称、施肥信息等。示范区要统一树立标牌,载明建设规模、应用作物、目标任务、关键技术、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等内容,充分展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成效。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活动,发放施肥建议卡、明白图,应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技术到位率。鼓励县(区)适时开展交流学习活动,促进示范区建设典型做法和经验分享。着力培育技术应用到位、示范带动能力强、化肥减量成效显著的好典型,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宣传报道,全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有条件的地区针对化肥减量增效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拍摄专题片、宣传片,生动形象地展示技术应用效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切实将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要成立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协调推进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要细化制定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实施区域、实施主体、技术模式、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培训指导、序时进度等内容,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位。
(二)强化资金保障。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及早落实示范区建设资金。加强农业农村部门内部联动,将示范区建设与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等对接,统筹资金使用,扩大示范带动影响力,提升示范区建设效益,最大限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三)强化成效评估。各县(区)要以目标、问题、结果为导向,强优势、补短板、促提升,不断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高质量发展。各县(区)要按照省级有关要求和绩效指标,细化实施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做好工作台账资料收集,及时开展阶段性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和绩效自评,确保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在全省争先进位。
附件2
2023年宿迁市农药减量增效工作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化学农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推进我市农药减量增效,落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我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3年,建设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10个,省级稻麦田草害综合治理示范区8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8%以上,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下降1.5%。
二、工作措施
(一)加大重大病虫害测报力度。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级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意见,强化病虫监测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落实好病虫疫情监测预警、化学农药使用强度监测等任务,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以病虫智能监测场建设和加密稻纵卷叶螟、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智能化监测设备布点为抓手,全面提升病虫监测预警水平,力争2023年全市新建智能化监测场(点)15个,其中病虫智能测报场5个;创建1个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标准化区域站。及时组织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发布监测预警信息,确保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准确率90%以上,为科学开展防治提供依据。
(二)强化病虫科学防控。着力构建重大病虫防控综合协调指导机制,强化工作部署,压实防控责任,推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区域联防,形成防控合力,提高小麦赤霉病等病虫防控组织化水平,全力提升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和“两迁”害虫、夜蛾类害虫等重大病虫疫情应急防控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农药科学使用知识普及和服务指导,持续推进“科学用药进万家”行动,广泛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有效减少农药销售、使用过程中的“乱开方、乱指导、滥用药”现象,提高群众防治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确保主要粮食作物和园艺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和10%以内。
(三)推进绿色防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和省级绿色防控县创建为目标,结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落实建设10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基地和一批市县示范片(方),在稻麦、特色粮油作物和果菜等园艺类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从种子包衣、品种推介、田间管理、科学用药到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积极宣传推介绿色防控新产品新技术,开展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服务,全力提升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的应用覆盖面。力争2023年创建1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1个省级绿色防控县,实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稳定在58%以上。
(四)开展稻麦田草害综合治理行动。对照三年内农业乡镇示范区全覆盖的目标,结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开展稻麦田草害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2023年各县(区)至少建立1个的省级稻麦田周年杂草综合治理示范区、2个以上市级稻麦田周年杂草综合治理示范片和适量的县级示范方。其中稻麦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的县需建设2个省级示范区,4个以上市级示范片。省级示范区核心面积要在500亩以上,辐射带动面积1万亩以上;市级示范片核心面积要在100亩以上辐射带动面积0.1万亩以上。示范推广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土壤封闭与茎叶处理相结合、安全用药与减量控害相结合技术措施,全力提升稻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水平,实现除草剂使用量较2022年下降3%以上,农田草害综合防控效果90%以上。
(五)提升专业化防治能力。大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飞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完善植保无人机使用技术,提高精准高效施药水平和农药利用率;以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星级服务组织建设为目标,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引导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运行质态,力争今年创建5个三星级服务组织、2个四星级服务组织,在五星级服务组织创建上有所突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提升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工作能力,确保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集中采购、统一配供、限量使用”的农药差率补贴经验,开展“百企千村万户农药减量行动”,促进农药减量增效。
三、保障措施
1、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区)要根据工作目标,及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落实职责,明确任务,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农技耘、明白纸等各类媒体平台的优势,广泛开展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宣传与培训,全面提升农药使用者的科学用药水平。
3、强化技术指导。加强服务指导,深入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病虫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做到科学防治、绿色防控、安全用药,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4、强化考核奖惩。各县(区)要将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成效已纳入市农业农村局对县(区)考核指标,市局将及时开展工作完成情况评估考核,客观评价县(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