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湖滨新区、市洋河新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为切实做好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农村市场信息与品牌建设等工作,根据省、市部署,我局研究制定了2020年相关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2、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要点
3、2020年农业农村市场与品牌建设工作要点
4、2020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要点
(此页无正文。)
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5月12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宿迁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0年5月12日印发
附件
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乡村产业发展工作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一、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在努力做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量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行质量。构建市场化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市、县(区)级龙头企业协会,加强协会制度化建设,不断强化横向联合与合作,发挥市场化组织体系群带效应。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开展协同创新、要素集成、业态升级,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和结构优化,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培育“大龙头”企业。针对单体规模小、质量不高等问题,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加大投资等方式,全力推动重点“大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制定三年(2020-2022)培育计划,力争年销售额超10亿元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超过10个,其中每个县(区)重点培育1-2个支柱企业,实现单体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强化运行质量监管。在做好市、县(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监测及认定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监测和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做好企业遴选推荐和日常规范化管理,确保年内新增一批高质量龙头企业,其中省级7家、市级20家以上。
二、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在提升竞争力上下功夫,由点到面,由村镇到县(区)域,全方位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每个县(区)因地制宜确定1-2个特色产业主攻方向,重点围绕沭阳花木、泗阳食用菌、泗洪大闸蟹、宿豫畜禽养殖加工等产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集聚各类要素,打造规模集中连片、竞争优势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年内争创省级10亿元、20亿元或30亿元以上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示范点各1个。做好产业强镇项目。进一步加强新河、罗圩、洋河、龙集等4个乡镇分别承担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建设水平,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提前谋划,精准培育,借创建机会推动面上产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确保未来3-5年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强镇项目持续落户宿迁。加强“一村一品”基地建设。依托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有序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发展小宗类特色种养,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一批乡村传统手工作坊、乡土车间、特色食品和能工巧匠等,建立和宣传一批乡土特色产业名录,提升产业知名度。
三、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2020年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规范建设推进年,要确保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提升示范园区创建水平。注重规范引领,加大培育力度,不断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发挥农产品加工发展集聚效应,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年内争创省级示范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家,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家。打造产业集聚高地。整合土地、人才、资金、税收等支持政策,围绕当地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全产业链招商,设立农产品加工创业中心、中小型高新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引导新农民和各类主体入园创业创新。提升园区运行质态。按照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认定和监测要求,加强园区监管及审核,对运行质态不好的,管委会没有实际运作的,限期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不到位的予以淘汰;对运行质态较好的,要加大扶持力度,争创省级示范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四、打造休闲农旅品牌。举办2020“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推介活动,推动休闲农旅产业复苏和提档升级,力争年内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人次达1500万、综合收入30亿元。推动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休闲旅游农业特色村、精品园,加快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推出“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以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针对目前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档次低、结构雷同等问题,加快提升传统业态、创制新型业态、培育高端业态水平。推出一批“云休闲”“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打造疫情后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转型发展的升级版。培育乡村休闲游品牌。9月底前完成加入“乡村休闲游APP”平台,建立宿迁市级特色馆,举办宿迁休闲旅游农业专场推介活动。全市范围内新培育5个以上省市级休闲农业精品村,5个主题创意农园,遴选推荐一批优质休闲农旅精品线路。
五、加速产业融合创新。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向,以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为核心,以体制、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抓手,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增值收益留在乡村。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全面提升现有3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水平,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联结转变,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聚结更多资源,带领上游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年内,每个县(区)至少新培育1家省级、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利益联农带农机制。建立更具约束力和稳定性的产业链融合模式,每个县(区)分别选择一个联合体开展试点,在实施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村创业创新。积极举办“创赢宿迁-2020中国宿迁第四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活动,推选一批好的创业项目参加省级、全国大赛,培育一批功能定位准确、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培育孵化一批创业创新种子型企业,宣传推介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激发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热情。
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制度建设促进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充实壮大人员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开展各项工作。突出规划引领。认真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要加强统筹衔接,做到市县乡三级联动、相关部门、相邻地区协作,形成真正具有指导作用的高质量规划。强化项目管理。围绕规范材料上报、有序高效推进、提高建设质量等内容,切实加强对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绿色循环农业等项目的申报及资金使用监管,建立项目绩效考核制度,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不定期开展调度检查,推动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加强统计监测。充实统计监测队伍,安排专人负责农业龙头企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监测统计工作,加强调研和培训,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执行,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乡村产业发展情况。
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围绕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大用地、财政、金融等保障力度。落实用地保障政策。会同国土等相关部门,加强省、市相关用地政策宣传,积极为经营主体提供用地服务(按照(苏政发〔2020〕19号)文件规定: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可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有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由省级保障,市县每年应安排不低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各县(区)要运筹用好各级财政专项支农资金,集中财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设置绩效目标,抓好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放大资金使用效应。优化金融支持政策。深化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简化贷款手续,在贷款利率上予以优惠,稳步扩大对农村中小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重点打通“苏农担”支持龙头企业路径,力争全年实现投放5亿元以上。做好“鑫农贷”“普惠金融风险基金”等项目,缓解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到主板上市、到新三板或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上市,力争2020年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新增10家以上挂牌企业。
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重点聚焦创新引领,聚力能力提升,强化规范基础,强化支撑保障,以“四抓四建”为重点,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步伐,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三社”共建示范村20个,示范家庭农场增长率达到10%、示范农民合作社率达到12%。
1.抓改革创新。推动由村集体牵头,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统领、以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为补充、以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三社”共建,实现村社一体发展。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统分结合”方面的优势,采取入股、发包等形式,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增加经营效益。探索较好兼顾集体和农户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2.抓规范管理。坚持依法适度不留后遗症原则,全面推进农民合作社简易注销登记工作,提升合作社整体形象。实现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整县推进全覆盖,稳步扩大档案规范化与会计电算化建设范围。指导泗洪县深入开展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配合做好农民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2020年,全市年度报告公示率力争达到75%。推行家庭农场“三簿”制度,引导家庭农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3.抓项目建设。认真实施中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重点为大宗农产品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加强项目绩效考核。支持建设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中心,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农业服务企业以及具有服务能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引导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稳步从大宗作物向果蔬林茶牧渔等领域拓展。落实定期报送制度,按季度及时、准确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4.抓宣传培训。举办全市经营主体春秋两季培训班,提高辅导员指导服务能力,提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组织参加第十四届江苏省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加强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宣传。围绕六大百亿级产业,总结推广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典型,树立一批可学可看的榜样,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及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建名录系统。遵循“动态管理、有进有退、从严把关”的原则,高标准建成农民合作社名录。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和信息系统,把农林牧渔等各类家庭农场纳入名录并动态更新,加强运行分析,为指导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把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名录作为各类优惠政策及评奖评优的优先条件,提高名录的公信力和知名度。
6.建示范制度。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制度,年内实现示范社创建制度县(区)全覆盖,完成国家、省级示范社申报以及市级示范社监测工作。落实示范家庭农场梯度申报制度,大力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加强示范家庭农场及示范农民合作社的动态监测,建立退出机制。做好运行监测,全面掌握发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推进举措,推动全市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7.建联动机制。引导家庭农场领办或加入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要成员的规模型合作社,鼓励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推动“户户合作”向“社社合作”转变,组建联合社,壮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在联合社的基础上组建联合会。支持联合会发挥行业自律、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以联合会、联合社为统领的产业发展体系。年内市县联合会县(区)全覆盖。推动建立市、县农民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和发展。
8.建支持体系。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农社〔2019〕9 号)中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建立健全分类分级制度,形成逐级提升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质量。
2020年农业农村市场与品牌建设工作要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全市两会以及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倍增计划,全力打响宿迁生态农产品品牌,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市场与品牌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局党组中心工作,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硬任务,大力实施优质产品创品牌工程,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加大攻坚力度,提升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宿有千香”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实现“品牌强农、营销富民”这一目标,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底,全市“宿有千香”授权用牌企业达50家,系列产品超过200款,开设品牌专卖店(直营店)10家,建成“宿有千香·霸王蟹”核心基地10000亩,“宿有千香”品牌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其中“宿有千香·霸王蟹”销售额突破1亿元;开通上海农批市场生鲜批发档口,新增上海零售直供网点(摊位)10个;完成宿迁绿洽会绿色食品展、宿迁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宿有千香·霸王蟹”澳门推介会等专场活动;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突破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以上;“一村一品一店”标准村达标率75%,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4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实施优质产品创品牌工程,深入推进品牌强农
1. 大力发展“两品一标”。紧扣“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按照“12338+N”的优势农产品空间布局,立足各地产业特色,大力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以及地理标志类农产品。年内,重点推动潼阳花生、天岗湖蜜桃、仰化莲藕、骆马湖大闸蟹、骆马湖银鱼等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进一步放大高墟大米、丁嘴金菜、洋北西瓜等地标农产品规模效应。
2. 丰富“宿有千香”产品体系。以优质稻米、精品果蔬、大规格河蟹、生态小龙虾等品种为重点,优选品种特色突出、规模效益显著、品牌潜力较大、产业体系完善的生产主体进行订单式生产,开发“霸王蟹”、“蟹园米”等畅销产品。结合第四届全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活动,举办“宿有千香”包装设计大赛,按照“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外观包装、统一宣传口号”的标准,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开发,不断建立丰富的“宿有千香”产品体系。
3. 打造“霸王蟹”核心单品。夯实“宿有千香·霸王蟹”品牌运营基础,科学制定品牌营销策划方案,加快制订产品感官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按照质量全程可追溯的标准,在洪泽湖与骆马湖两大养殖片区建设“宿有千香·霸王蟹”核心基地和外延基地。瞄准南京、上海两大目标市场,架构线上及线下营销渠道,大力开展“霸王蟹”品牌的传播推广,打造“爆品”、“爆款”。
4. 推动品牌规范有序发展。坚持市场引领、协同推进、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大农业品牌保护力度,建立宿迁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明确纳入目录制度农产品品牌的范围、对象、程序及动态管理办法。多渠道公开“宿有千香”、“宿有千香·霸王蟹”等品牌标准,公开用牌企业,公开用牌产品,不断完善授权机制,规范用牌企业权利义务。加强日常监管,及时查处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等行为,切实维护宿迁农产品品牌质量和信誉。
(二)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
5. 进行品牌联动推广。积极组织“宿有千香”品牌企业参加第18届中国农交会、第12届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第22届江苏省农洽会、第12届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第18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等重要会展活动,主动适应展会市场化运营机制新要求,细化参展方案,提升我市参展水平,通过品牌联动推广,不断扩大宿迁农产品影响力。
6. 办好专场展销推介会。继续推进会展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严格规范资金使用,不断提高办展办会成效。注重发挥基层主体作用,把活动进一步下沉到县(区)、乡(镇)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基层参展参会积极性。按照“统一展台设计、统一品牌形象、统一产品包装、统一组织管理、统一销售服饰”的“五统一”要求,精心办好2020年宿迁绿洽会绿色食品展、2020宿迁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等专场活动,借助第10届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工商峰会举办“宿有千香·霸王蟹”品牌推介会。
7. 开展品牌公共传播。传统媒体方面,选择上海、南京等地主流媒体,在机场、高铁、地铁等人流密集场所进行广告投放。新媒体方面,以打造“爆品”、“爆款”为目标,聘请名人、大咖为品牌代言,邀请网红主播走进宿迁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网络直播。利用社交媒体、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精准投放广告,发布“宿有千香”品牌宣传视频。注重“VR”、“AI”等新技术应用,使广大消费者在虚拟现实中直观的观察和感受到宿迁优质农产品。
(三)打造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切实保障市场供应
8. 加强批发市场建设。建立以县(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以村镇田头市场为主的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强对华东农业大市场、沭阳蓝添花木城、泗阳江淮市场等的服务与指导,积极开展部省级批发市场创建认定。聚焦生鲜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加强农产品田头预冷、分等分级、仓储保鲜、初加工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冷链物流建设的转型升级。
9. 大力推动产销对接。提高宿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运转水平,加强与蔬菜、稻米、河蟹等产业联盟的沟通协作,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品牌、金融、物流、农技等服务。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大型商超、规模连锁经营企业的产销对接,积极开展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等订单生产、直采直销。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外埠基地货源组织,适度增加应急储备。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鼓励支持“互联网+菜篮子”、 “市民+平台+基地”等线上交易模式,实行线上下单,线下配送。
10. 加大对接上海力度。围绕市政府与复星集团的战略协议,与豫园股份围绕高端产品总代理的合作定位开展合作,借助复星系餐饮娱乐、食品饮料、文创传媒等商业板块,全面推动“宿有千香”系列产品,特别是“霸王蟹”、“蟹园米”等核心产品的定向营销,带动其它品牌农产品进驻盒马、百联、联华等上海零售系统。与上海各商业集团围绕农产品直销直供开展合作,为浦东、杨浦、虹口的农副产品终端零售提供直供式服务。围绕批量采购与光明集团旗下的西郊国际、上农批、江杨、江桥等一级批发市场开展合作,开通设立批发档口,带动宿迁农产品进驻上海。
(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11. 推动农村电商提档升级。建立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对接,加强农村网络、田头交易、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电商企业、电商平台发展原产地生鲜农产品直采直供、冷链配送、社区拼购、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推动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下乡和特色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打造宿迁农村电商“3.0版本”。
12. 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对“菜篮子”考核工作的日常管理及督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补齐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管理、“菜篮子”产品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短板。以恢复生猪产能为工作重点,积极引导规模猪场增养扩养,跟进在建生猪养殖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恢复生猪生产。加强蔬菜、肉品市场价格监测和分析研判,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力保障价格平稳。
13. 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筛选培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备选企业,加强业务指导,提供跟踪服务,争取获批省级创建任务。加强对宿豫区禽肉制品出口示范区、泗洪县大闸蟹出口示范区的管理服务,不断提升出口能力。以青松郡苹果品种引进项目为契机,深化与韩国友城青松郡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青松苹果(宿迁)产业园项目落地。借助中国进口博览会、中阿博览会、江苏省农洽会以及国际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组织宿迁企业参加活动,推动我市企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2020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要点
根据局党组部署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现就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示范推广为主线,以农业大数据建设为抓手,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产业、全链条覆盖应用,以信息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工作目标
建成宿迁农业大数据中心;全市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达21%;全面提升益农信息社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5%。
三、主要任务及工作举措
(一)建成宿迁农业大数据中心
按照“领导决策有依据、部门管理有工具、群众心里有数据”的目标,加强农业大数据标准化建设,推动数据资源采集融通,优化大数据应用系统,推动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建设大数据指挥中心,建成集农业数据管理、指挥调度、安全监管、信息服务、舆情监测及数据展示“六位一体”的宿迁农业大数据中心。
1. 坚持标准先行。从客观实际出发,细化农业地理信息系统12个一级栏目,完善数据资源目录。制定数据、技术、管理以及安全等四类十个方面标准体系,促进数据资源采集、加工、融合、管理、分析、应用标准化。规范天地图处理,实现标准底图,多图叠加。
2. 推动数据资源采集融通。应用“天、地、人、网”大数据采集体系,拓宽遥感、传感器、智能终端、益农信息社等采集渠道,对接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开放县区数据采集平台。
3. 优化大数据应用系统。从实际需要、发挥功能出发,改进不符合现有工作流程的应用系统结构,实现应用系统与部门职能有机衔接。
4. 推动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进一步提升综合建模分析、数据挖掘应用等能力,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式发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5. 建设大数据指挥中心。展示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成果,实时提供农业大数据监测分析结果、预警情况,进行全市的农业生产应急指挥调度。
(二)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宅基地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新要求,加快重点领域和重点主体示范应用环境调控、疫情监测以及精准种养等物联网技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数字化、智能化。2020年全市新增数字农业农村宅基地基地30个以上。
1. 发挥示范载体引领作用。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宅基地创建活动,推动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与创新载体、重点基地等推广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成果,高水平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信息技术,总结形成一批行业标杆和典型案例。
2. 提升农业主体推广应用水平。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以及规模种养基地为重点,在高效水产、生态畜禽、绿色果蔬、精品花木、优质粮食等领域,聚焦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可视化、生产控制自动化、质量溯源标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其中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实现物联网技术全覆盖。
3. 推动构建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针对当前农业主体应用物联网技术水平,推动科研院所、农业信息化企业等,通过专家授课、实践学习、在线指导等方式,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指导,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支持农业物联网企业运用市场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物联云服务。
(三)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在涉农行政村(居)益农信息社全覆盖的基础上,保持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着力增强“四项服务”能力,促进益农信息社在农业农村两个层面发挥作用,打造农民满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新载体。
1. 全面增强“四项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信息进村入户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组织协调职责,完善分工协作与目标考核机制,鼓励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把更多资源、服务放到益农信息社,实现“一社综合、一站解决”。支持运营商、服务商围绕“四项服务”,开发更多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的特色服务项目,促进益农信息社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上不断优化提升。
2. 打造“网上益农信息社”。利用省级益农信息服务平台持续采集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联合运营商、服务商和社会团体开展数据汇总分析和实践应用,有效串联农业生产主体、农资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供销需求,促进农技指导、农产品营销、惠农信贷等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依托益农信息社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扩大“农技耘宿迁频道”、“农牧旺”等手机APP应用覆盖面,多渠道满足农民信息需求。
(四)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12316”、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惠农平台作用,加强视频会议保障能力,推进农业服务更加高效。
1. 提升“12316”信息服务能力。落实“12316”惠农信息工作制度,明确“12316”热线服务人员,做好惠农短信用户核实更新发展,确保重点短信用户保持稳定。充实短信专家队伍,注重编发涉农政策、农村生活、实用技术、安全生产等质量高、适用性强的短信。及时在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发布本地重要活动、典型案例等信息,扩大信息宣传效果,并用好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与手机客户端,增强信息传播力。
2. 提升视频会议保障能力。视频会议已成为部署工作、应急指挥的重要方式。加强与服务商联系,经常性开展视频会议设备维护和操作演练,重视视频会议会前调试,协调服务商做好会中保障,确保视频会议稳定畅通。